一.什么是ESG?
ESG是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,分別是environment(環境)、social(社會)、governance(治理)。目前主要運用于投資領域,是從環境、社會、公司治理三個非財務維度來評價企業的指標,評估企業(投資對象)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、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貢獻,來衡量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。
1. 環境:企業對氣候的影響、企業對自然資源保護、廢物&消耗防治、環境治理、綠色技術、環保投入、綠色辦公、員工環境意識、挖掘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、建造更環保建筑的可能性……
核心:在環境層面,企業需要關注自身運營如何影響環境,并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減小這些影響。例如,一個公司可能需要考慮其廢棄物處理方式、使用的資源能否再生、是否有節能和減排的措施等。這些做法不僅有助于保護地球,也可以增加公司的社會聲譽和降低因環保法規導致的風險。
2. 社會:員工福利與健康、產品質量安全、隱私數據保護、公司稅收貢獻、精準扶貧、產業扶貧、鄉村振興、性別及性別平衡政策、人權政策及平衡政策、反強迫勞動、反歧視、供應鏈責任管理、社區溝通。
核心:強調的是企業應該對其直接和間接影響的社區負責。這包括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,保障員工權益,尊重消費者權益,與社區建立和諧關系,以及確保供應鏈的公正和透明。通過維護良好的社會關系,企業可以增加員工和客戶的滿意度,從而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。
例:
滴滴公司違規操作被國家互聯網信息部處罰80多億
鴻星爾克在市值3億的時候做出 向河南洪災捐贈5000萬 的善舉,同時也受到了社會的高額回饋
3. 治理:股權結構、會計政策、薪酬體系、道德行為準則、反不公平競爭、風險管理、信息披露、公平的勞動實踐、董事會獨立性及多樣性……
核心:它關注的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和決策過程。這涉及到董事會的構成、高管的薪酬、股東權益、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等。良好的治理結構可以保證企業的決策過程公平、透明,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率和市場信譽。
二.ESG評價的目標
ESG評價,旨在發掘關注環境、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。相較傳統的以追求財務績效為目標的投資決策,ESG更提倡一種在長期中能夠帶來持續回報的經營方式,主要考察環境因素、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三項非財務指標。在實務應用中,ESG投資也可以被稱為可持續的社會責任投資(SRI),強調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。
三.ESG評價的作用
ESG評價作用對于投資者和企業不盡相同,具體如下:
1.對于投資者而言,基于ESG評價,投資者可以觀測企業ESG績效,評估其投資行為和企業(投資對象)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、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貢獻。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業的潛力,注重當下,注重未來。
2.對于企業而言,通過提升ESG管理水平,可以增強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,良好的ESG表現是一筆隱形的財富,企業更早的發現其經營過程導致的負面環境影響,就能夠減少未來因為環境違規受到監管部門高額處罰;更快建設產品質量控制、供應鏈管理監督體系,就能夠降低未來出現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顧客投訴的可能性。因此,ESG投資與發展理念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金融機構與企業的追捧,獲得較快發展。
理解ESG的核心元素之后,就需要考慮如何將這些原則融入到企業的日常運營中。這可能需要改變公司的策略、流程甚至文化,包括引入新的環保技術,提供員工培訓,改革內部管理系統等。所有這些改變都需要耗費時間和資源,但從長期來看,它們能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,比如降低運營風險,提高企業聲譽,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員工等。
最后,掌握ESG的核心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運營中,還需要有一套評估和改進的機制。這就需要定期收集和分析ESG相關的數據,監控ESG計劃的實施效果,了解并解決存在的問題,不斷改進和提升ESG的實踐水平。
總的來說,ESG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管理和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了解和實踐ESG不僅能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,滿足社會的期望,提升內部的管理效率,而且能夠幫助企業找到新的競爭優勢,贏得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任,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。而我們深知,在環境、社會和治理等關鍵因素中,只有持續獲取及時準確的信息,才能幫助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