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
電子元器件大多數都是從國外進口,因為涉及到國際快遞成本,數量少還沒有什么關系,一旦批量有些重量就關系到成本了,以下這幾種方式可以確認電子元器件重量的方法:
1.可以直接在規格書上面查找,一些比較特殊的電子元器件,里面直接會有標明重量
2.在原廠或者代理網站查看,有些上面會有說明參數,其中會有重量一欄。
3.一些常見封裝的重量統計有:
SOP14 0.36kg/1000pcs
SOP16 0.4kg/1000pcs
DIP6 1.2kg/1000pcs
DIP16 2.1kg/1000pcs
DIP20 3.0kg/1000pcs
DIP28 9kg/1000pcs
48TSSOP 1.3kg/1000pcs
TO-220 2.8kg/1000pcs
TO-204AA(TO-3) 13kg/1000pcs
內存封裝是將內存芯片包裹起來,以避免芯片與外界接觸,防止外界對芯片的損害。空氣中的雜質和不良氣體,乃至水蒸氣都會腐蝕芯片上的精密電路,進而造成電學性能下降。不同的封裝技術在制造工序和工藝方面差異很大,封裝后對內存芯片自身性能的發揮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1、DIP封裝
DIP封裝的結構形式多種多樣,包括多層陶瓷雙列直插式DIP,單層陶瓷雙列直插式DIP,引線框架式DIP等。但DIP封裝形式封裝效率是很低的,其芯片面積和封裝面積之比為1:1.86,這樣封裝產品的面積較大,內存條PCB板的面積是固定的,封裝面積越大在內存上安裝芯片的數量就越少,內存條容量也就越小。同時較大的封裝面積對內存頻率、傳輸速率、電器性能的提升都有影響。理想狀態下芯片面積和封裝面積之比為1:1將是最好的,但這是無法實現的,除非不進行封裝,但隨著封裝技術的發展,這個比值日益接近,已經有了1:1.14的內存封裝技術。
2、TSOP封裝
TSOP是“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”的縮寫,意思是薄型小尺寸封裝。TSOP內存是在芯片的周圍做出引腳,采用SMT技術(表面安裝技術)直接附著在PCB板的表面。TSOP封裝外形尺寸時,寄生參數(電流大幅度變化時,引起輸出電壓擾動) 減小,適合高頻應用,操作比較方便,可靠性也比較高。同時TSOP封裝具有成品率高,價格便宜等優點,因此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。
TSOP封裝方式中,內存芯片是通過芯片引腳焊接在PCB板上的,焊點和PCB板的接觸面積較小,使得芯片向PCB辦傳熱就相對困難。而且TSOP封裝方式的內存在超過150MHz后,會產生較大的信號干擾和電磁干擾。
3、BGA封裝
采用BGA技術封裝的內存,可以使內存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內存容量提高兩到三倍,BGA與TSOP相比,具有更小的體積,更好的散熱性能和電性能。BGA封裝技術使每平方英寸的存儲量有了很大提升,采用BGA封裝技術的內存產品在相同容量下,體積只有TSOP封裝的三分之一;另外,與傳統TSOP封裝方式相比,BGA封裝方式有更加快速和有效的散熱途徑。
BGA封裝的I/O端子以圓形或柱狀焊點按陣列形式分布在封裝下面,BGA技術的優點是I/O引腳數雖然增加了,但引腳間距并沒有減小反而增加了,從而提高了組裝成品率;雖然它的功耗增加,但BGA能用可控塌陷芯片法焊接,從而可以改善它的電熱性能;厚度和重量都較以前的封裝技術有所減少;寄生參數減小,信號傳輸延遲小,使用頻率大大提高;組裝可用共面焊接,可靠性高。
4、CSP封裝
CSP(Chip Scale Package),是芯片級封裝的意思。CSP封裝最新一代的內存芯片封裝技術,其技術性能又有了新的提升。CSP封裝可以讓芯片面積與封裝面積之比超過1:1.14,已經相當接近1:1的理想情況,絕對尺寸也僅有32平方毫米,約為普通的BGA的1/3,僅僅相當于TSOP內存芯片面積的1/6。與BGA封裝相比,同等空間下CSP封裝可以將存儲容量提高三倍。
CSP封裝內存不但體積小,同時也更薄,其金屬基板到散熱體的最有效散熱路徑僅有0.2毫米,大大提高了內存芯片在長時間運行后的可靠性,線路阻抗顯著減小,芯片速度也隨之得到大幅度提高。
CSP封裝內存芯片的中心引腳形式有效地縮短了信號的傳導距離,其衰減隨之減少,芯片的抗干擾、抗噪性能也能得到大幅提升,這也使得CSP的存取時間比BGA改善15%-20%。在CSP的封裝方式中,內存顆粒是通過一個個錫球焊接在PCB板上,由于焊點和PCB板的接觸面積較大,所以內存芯片在運行中所產生的熱量可以很容易地傳導到PCB板上并散發出去。CSP封裝可以從背面散熱,且熱效率良好,CSP的熱阻為35℃/W,而TSOP熱阻40℃/W。
5、WLCSP
WLCSP(Wafer Level Chip Scale Package,晶圓級芯片封裝),這種技術不同于傳統的先切割晶圓,再封裝測試的做法,而是先在整片晶圓上進行封裝和測試,然后再切割。WLCSP有著更明顯的優勢。首先是工藝工序大大優化,晶圓直接進入封裝工序,而傳統工藝在封裝之前還要對晶圓進行切割、分類。所有集成電路一次封裝,刻印工作直接在晶圓上進行,設備測試一次完成,這在傳統工藝中都是不可想象的。其次,生產周期和成本大幅下降,WLCSP的生產周期已經縮短到1天半。而且,新工藝帶來優異的性能,采用WLCSP封裝技術使芯片所需針腳數減少,提高了集成度。WLCSP帶來的另一優點是電氣性能的提升,引腳產生的電磁干擾幾乎被消除。采用WLCSP封裝的內存可以支持到800MHz的頻率,最大容量可達1GB!
二、
常見MOS管品牌,優缺點以及應用
歐美(一線品牌):IR 仙童 英飛凌 ST ON Vishay AOS
日本(二線品牌):東芝 三洋 松木 瑞薩 富士 三菱 NEC等
韓國(二線品牌):信安 美格納 semihow AUK KIA等
臺灣(二線品牌):富鼎先進 茂達 茂鈿 UTC(友順) CET(華潤)擎力等
大陸(三線品牌):吉林華微 杭州士蘭微 廣州南科 西安后裔 深圳比亞迪 深圳銳駿
小功率低壓MOS管:常用型號:2301 3401 3400 3402 8205 9435 8822 9926等這些大部分應用在數碼消費品領域,可以配合我們的TVS和自恢復保險絲、電感等一起推出去。低壓MOS管由于技術門檻低,很多雜牌的流入市場,價格競爭非常激烈。目前國產和臺灣的MOS管占領主要市場,歐美的就只有AOS和vishay有少部分高端市場。
中壓大功率MOS管:這部分的半壁江山都被歐美品牌占領,主要領軍的有IR,仙童,ST,英飛凌。ST的75N75主要在電動車控制器領域是老牌地位,口碑最好,100V-250V之間大部分都是IR統治,因為這部分型號功率都比較大,大概都是應用在逆變器里面,國產的目前認可度還都比較低。
高壓MOS管: 600V系列,這個系列競爭也是白熱化。主要分布在電源行業,其中國內市場,高端品牌主要用仙童的,中端市場用日韓的,比如東芝的2SK系列,韓國很多牌子,最有影響力的是信安,semihow,KIA,AUK。其余的市場是國產和臺灣的牌子,國產的有力競爭對手是吉林華微,性價比最高,杭州士蘭微和深圳比亞迪勝在價格優勢,華晶的性能最穩定,但是價格最高,臺灣的UTC在這個領域也很受歡迎。
800V-1200V: 這部分市場大部分還都是進口品牌的天下。
1200V以上都是用的IGBT了
MOS管:區別于三極管的電流控制,MOS管的控制端是電壓信號,很小的功率就可以驅動,導通損耗也比三級管小,開關速度更好,可以過幾十兆的信號,信號噪聲影響比較小,是目前市場的主流。但是在超高壓更大電流的情況下,MOS管的導通壓降會非常大,這點是不允許的,恰恰三極管的導通壓降會很小,所以IGBT就應運而生。